期刊信息
 

刊名:岩土工程技术
曾用名:岩土工程师;军工勘察
主办:国防机械工业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
ISSN:1007-2993
CN:11-3813/TU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期刊分类:建筑科学与工程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新科院士|同济大学朱合华:数字化地下研究,(2)

来源:岩土工程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10月08日 20:40: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朱合华因此受邀为英国剑桥大学智慧基础设施国际顾问、国际岩土工程联盟(FedIGS)数据标准委员会(JTC2)主席;创办了我国地下空间领域的第一本国际

朱合华因此受邀为英国剑桥大学智慧基础设施国际顾问、国际岩土工程联盟(FedIGS)数据标准委员会(JTC2)主席;创办了我国地下空间领域的第一本国际学术期刊Underground Space(地下空间)。2015年,他因在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德国洪堡基金会的认可,获得了第44届德国洪堡研究奖,是中国土木工程界目前的唯一获奖者;他还获得了第20届卞学鐄学术贡献奖。

数字化地下课题与工程的“比翼双飞”,团队实现了基础理论和前沿交叉研究的良性循环。他们提出了地下空间工程全寿命数据采集-表达-分析-服务的数字化范式,开辟数字地下空间工程新方向。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上海长江通道、贵州高速公路网、上海地铁网等重大工程,极大提高了工程安全、质量和效率,推动了工程建造和运维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围绕着这些工程,团队相继研究开发出“复合纤维和预应力管片结构技术”“盾构地层适应性理论和试验方法”“大断面、高水压、近间距下盾构施工微扰动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方法与技术,解决了复杂环境下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施工安全与控制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主持的项目“软土盾构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技术及应用”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数字化地下研究,源于工程,高于工程,服务于工程。”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朱合华教授长期从事岩体强度理论及地下结构全寿命设计方法、地下空间防灾安全和智慧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

“年少时,我误打误撞地与数字化开始结缘。”1986年9月,朱合华考入同济,师从孙钧、杨林德两位恩师攻读结构工程专业(地下结构方向)博士。从此,计算机技术、土木工程就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后来渐渐演化为数字化研究方向,一坚持就是40余年。

与数字化结缘40多年

他是国际上较早开展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DUSE)研究的学者之一,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信息集成方法的国际开拓者之一”。

文章来源:《岩土工程技术》 网址: http://www.ytgcjszzs.cn/zonghexinwen/2022/1008/431.html

上一篇:青岛地质院参加2022年中国水利学大会水平定向钻
下一篇:青岛地质院参加“第四届地下空间开发和岩土工

岩土工程技术投稿 | 岩土工程技术编辑部| 岩土工程技术版面费 | 岩土工程技术论文发表 | 岩土工程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岩土工程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